一是、移动制冷技术,包括制冷剂、制冷系统、温控系统及干冰、冰块等辅助保冷措施。保证冷源的持续提供。
二是、保温技术,包括冷藏集装箱、保温箱、保温袋、冷藏箱及各类保温包装手段及密封措施等。保证所需温度的可实现性。
三是、监控系统,主要用于对冷链运输过程进行监控与管理,包括温度传感器、RFID、GPS及软件管理系统。实时对运输过程温度进行监控,做到全程监管不掉线。
类机房:数据机房,例如设备的电信机房、设置长途交换机机房等。
此类机房的正常温控为10—25℃;同时这类机房的湿度范围需保持在40~70%之间,可接受的温度范围为10~26℃,可接受湿度范围为40~75%。
第二类机房:网络机房,例如设置关口局、信令等的机房。
此类机房的正常温控为10~28℃,湿度控制保持在30~70%。可接受的温度范围为5~28℃,湿度可接受范围为30~80%。
第三类机房:中转机房,例如长途传输中继站等。
此类机房的正常温控范围为10~30℃,湿度范围保持在30~75%。可接受的温度为5~30℃,可接受的湿度为20~80%
第四类机房:线缆机房,例如设置用户接入网机房等。
此类机房的正常温范围为温度5~33℃,湿度范围保持在20%~80% 可接受的温度范围为0~35℃,湿度范围为15%~85%。
记录仪的发展有几十年的历史,作为重要的数据记录仪表,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现场,尤其是在过程控制领域。它是自动化仪表中十分常用的二次仪表,是记录数据、保存数据极其有效的工具。
纵观记录仪的发展历程,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:传统的机械模拟仪表、代无纸记录仪和基于虚拟技术的网络化多功能无纸记录仪。
1995年以前,使用的基本上是机械式有笔有纸记录仪,它通过记录笔在记录纸上绘制曲线,从而达到记录并保存数据的目的。由于其笔头伺服系统复杂,机械式活动部件多,故可靠性较差。同时机械式记录仪存在显示方式单一(曲线记录),后续数据处理困难,长期运行费用高(需定期更换记录纸和墨水)等固有缺陷。